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南方汉族的蛮族构成及其影响

发表于2009-08-22

南方汉族的构成来源有三:

一、早期蛮族。这些蛮族包括楚(荆蛮)、吴(濮、越混血)、越(早期瓯越)、巴(西南蛮分支)、蜀(西戎分支)。这些民族在春秋战国时都不是华夏的组成部分,而是蛮夷的分支。随着秦汉的统一,这些蛮族与华夏融合,构成了早期汉族的南方部分。

二、北方汉族南迁。历北方汉族有五次大的南迁,分别是汉末三国时期、永嘉南渡时期、安史之乱时期、唐末五代时期、宋室南渡时期。这些南迁的北方汉族人数不少,但相对于南方土著,仍然居于少数,其中一部分保持中原文化传统,形成了后世的“客家人”。

三、后期蛮族。这是南方汉族的最大来源,即是历的南蛮、百越。虽然后来南蛮、百越都成为南方民族的统称,但早期还是有所区分的。一般说来,百越居地近海,南蛮则在内陆。百越分支有瓯越、闽越、南越、山越、扬越等。南蛮则有武陵蛮、长沙蛮、洞溪蛮、五岭蛮、西南蛮等,多以地名作为族称。

四、外来民族。中国以外的民族迁入,比如港台殖民时期的原殖民者黑人雇佣军。

中国历,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已广为人知,而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则很人有人清楚。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主要指上述的后期蛮族,而不是早期蛮族,因为秦汉以前,汉族尚未形成,早期蛮族是构成早期汉族的组成部分之一,并不是融入汉族。所谓融入汉族,是在汉族形成后,少数民族放弃独立民族身份,加入汉族的过程。

后期蛮族是怎样融入汉族的?主要方式是:

一、南方少数民族被汉族征服。历的南方少数民族多次反抗政府,但基本上都失败了,从而沦为汉人奴隶,有些则编入政府户籍,其原有的民族认同感被打乱。

二、北方对南方的征服。历多次南北对立,但最终都实现了南北统一,而这些统一基本是北胜于南。当北方政权征服南方时,政府是不会对南方当地政府控制的民户加以民族区分的,这就使南方政权控制的少数民族编户都注册为“汉族”。同时,北方政权对南方豪强控制的奴隶加以限制,从而使大量蛮族奴隶恢复自由,但同时也丧失了原少数民族身份,成为“汉族”。

三、南方少数民族主动汉化。面对汉族强大的经济、文化,许多少数民族隐瞒身份,主动归化,从而成为“汉族”。

蛮族汉化的影响:

一、壮大了汉族的声势。南方原本是少数民族居于多数,自从蛮族归化后,汉族才摆脱了南方“少数民族”的地位。

二、影响了汉族的价值取向。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,宋以前的汉族是一个崇尚道义,勇武有力的民族。宋代以后,汉族逐渐丧失了武德,成为一个柔弱的民族,逐渐走向纤巧、尚利、文过饰非。许多人将这种变化归罪于国家施政措施,而不知汉族成分的变化对汉族价值取向的巨大影响。因为蛮族的归化多发生在六朝唐宋时期,至南宋已经形成南方汉族“蛮”多于“汉”的局面,从而将蛮族狭隘、自私、怯弱、内斗、诡辩的特征带入汉族。只是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,人们很难察觉。、

三、影响中华文明逐渐衰落。南宋以后,南方成为中国经济、文化,但是中国文明逐渐衰落,其原因与南方名为“汉族”的“蛮族”有很大关系,因为从此之后,中华文明的精华被放弃,道义被歪曲,假公济私盛行,见利忘义风行,其影响至今犹存。

 四、助长了南方地区的分离倾向,影响“大一统”向“小一统”的转变。南宋以后,南方兴起的政权都缺乏大一统意识,满足于偏安。南宋就不用说了。明朝虽是汉族政权,也未能统一中国,当时尚有北元未入版图,故明朝只统一了汉族地区,后来更将东北、西藏、越南、哈密等地放弃,损失国土三分之二。郑成功夺取台湾,从此只想偏安一隅,无收复之心,不奉明朝朱氏为帝,成为“台独”之祖。国民党“统一”中国不及外蒙,后来更承认外蒙独立,晚期逃亡台湾。民进党则欲“台湾独立”,脱离中国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发表于2009-10-18
发表于2009-10-18
上一页|1|
/1页